傳媒報道
數碼化文書處理 創社企襄助SEN教育社群
羅偉業(圖左) 和劉樂健(圖右)於2019年成立Snaildy,至今社企已有十多名志同道合的員工,未來亦希望投入更多慈善工作,如設立獎學金幫助SEN學生。
成立初創往往與科研劃上等號,然而社科出身的劉樂健(圖左)和羅偉業(圖右)在零創科經驗下,基於矢志協助教育界解決文書繁贅的困難,加上獲母校香港城市大學(城大)批出支援創業的種子基金,四年多前創設突破傳統的教育科技社會企業。將特殊教育需要學生(SEN)的文件檔案數碼化,建構了讓全港中小學、家長及相關機構緊密互聯的智能生態圈,使學生迅速得到適切支援,也令積習久的問題迎刃而解。兩人更於今年榮登福布斯30 Under 30(亞洲區)名單,表揚他們對SEN社群作出的不凡貢獻。 構思創業計劃 兩人惺惺相惜
創業的動力源於推動社會進步的信念,兩人的創業故事繫於類同想法。劉樂健表示,升讀城大時選讀應用社會學,務求反思社會難處,將知識學以致用。「畢業後,我成為駐校社工,未料每日約需八成時間處理大量行政工作,變相只能投放少量時間幫助亟待支援的學生,有感自己如同『損壞了的齒輪』,未能正常運作,感覺相當無奈。」
劉樂健憶述,隨著遍尋坊間各種數碼工具,某刻突然萌生創業意念,徹底解決這個困擾教育界及社工同業多年的難題。「惟僅靠一人之力並不足夠,特別需要精通數學計算而又志同道合的夥伴,頓時想起城大同窗好友羅偉業,慶幸得到他的信任,共同實現創業目標。」
中學就讀商科的羅偉業,除具有會計知識外,對數據的敏感度亦相當高,正好在創業路上與累積駐校社工經驗的劉樂健一拍即合。他憶述,就讀城大時曾赴瑞典交流半年,因而延期畢業,適逢站在就業的十字路口之際,獲劉樂健邀請一起創業,一向喜歡接受新挑戰的他毫不猶豫的答應。
創業危中有機 幸有貴人扶助
創業期間遇上疫情爆發,羅偉業直言,疫情令世界陷入停頓,雖兩人能埋頭開拓專責處理SEN文書事務的數碼管理系統,但向教育界進行推廣依然困難重重。 惟危中有機,羅偉業指學校在疫下急需引入數碼科技,教學模式亦有翻天覆地的改變。兩人推出的智能解決方案,鼓勵學校採用專門處理及管理SEN資料的雲端平台,正好為在家工作的教師、社工、學生和家長帶來便利,逐漸爭取到部份學校的支持,願意試行有關系統。 談到社企能逐步邁進,兩人有感在城大遇上的恩人讓創業路不孤單。非電腦或電子系出身的兩人,要從零開發程式,難免會遇到挑戰。幸而,某天劉樂健在城大圖書館工作時,恰好遇到一名電子工程系的碩士生正在編程:「城大的校内氣氛相當融洽,大家也願意互相幫助。言談間,那位同學居然願意無條件創建雲端平台的原型,他的無私協助可説是功不可沒。」在參加城大創新創業計劃「HK Tech 300」的工作坊期間,有不少城大導師提供技術支援;得知兩人正籌備創業大計的本科導師亦循循善誘,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。 城大支持創業 冀穩步成長
曾體驗被大量文書工作拖垮熱誠的劉樂健透露,創業後不時到學校推廣,最難忘是有老師即場眼泛淚光,感慨「終於等到這個平台」,令他深感榮幸,特別是以「過來人」的身份,幫助同業抒解困擾多年的文書壓力。「我因後天不慎感染引致左耳聽障,更自覺對SEN學生及傷健人士有一份同理心和責任感,促使我期望以創業推動社會進步,為世界有所貢獻。」 兩人對孕育他們化身創業家的城大一直銘感於心。創業的萌芽地就在城大,正是大學的種子基金,助初創踏出第一步,進而進駐數碼港。企業更在2022年獲得「HK Tech 300」港幣百萬的天使基金撥款,進一步擴展業務。除現有的到校服務以外,兩人期望未來將業務推廣至大灣區、台灣、以至新加坡等地區,跨界連繫SEN社群,專注支援學生所需。 提及公司的方針,羅偉業表示:「也許公司的成長及開發速度不如其他金融為主的初創,但我們期望穩健向前,踏實地做好每項工作。命名Snaildy的靈感來自蝸牛(Snail)與學習(Study),意指像蝸牛般慢慢學習,最終也會達到目標,正好代表SEN學生,和我們企業的成長。」不尋常的路或許不易走,但沿途的風景必有另一番趣味。 Source: 香港城市大學 校友成功故事系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