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逆境,有人會一蹶不振,屈服於命運;有人會怨天尤人,苦苦呻吟;但迦勒卻從未因自己的病情而喪失奮鬥的勇氣和決心。相反,他努力克服身體殘缺,追尋自己的夢想,實踐傷健共融的理念。

自幼患大腦麻痹 出行處處不便

現年20歲的迦勒正於一所肢體殘障學校就讀中六,他在出生後三個月便被診斷出患有痙攣型大腦麻痹。

(迦勒小時候與親人的合照)

大腦麻痹症是一種永久性的運動障礎,患病率約為千分之二。在懷孕週數較少和出生體重較輕的嬰兒中更為常見。根據中大醫學院新生兒及幼兒資訊網站指出,在懷孕28週或之前出生的嬰兒中,每1,000名活產嬰兒有111.8名患上此疾病;而在懷孕36週後出生的嬰兒中,患病率則降至每1,000 名有1.35。一般來說是因為出生時腦部結構異常;經歷難產導致缺氧;或初生時出現嚴重的腦部出血、中風或腦部感染而導致。患病的嬰兒一般在兩歲之前就會出現臨床症狀及病徵。由於大腦麻痹症主要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及姿勢,嬰兒的運動發展通常會較為延緩,例如頭部控制不佳、遲遲未懂翻身、穩坐或步行。

迦勒的病情影響了他身體的協調能力,對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。

迦勒回想幾年前一次到堅尼地城的經歷。當時港鐵站剛啟用,車站內的設施較完善,所以對輪椅使用者來說並未構成很大的不便。然而,由於堅尼地城屬於舊區,區內的無障礙設施並不完善。對迦勒來說,要在堅尼地城的街道穿梭並非易事。

「那裏的道路十分狹窄,一張輪椅很難通行。」迦勒說。

除了道路不方便輪椅使用者外,堅尼地城街上的商舖很多都都設有石級。常人輕易便能踏上的一級,是輪椅使用者無法跨越的距離,這亦令迦勒無法進入許多商店。

「我的願望是成為一名手語譯者」

成為手語譯者並非迦勒最初的夢想。直至迦勒在17年開始學習手語,在過程中他接觸了很多聽障人士,並了解到聽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困難。這驅使迦勒產生了想成為手語譯者的想法。

「我希望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學習聽障人士的語言,融入他們的群體和世界,儘量幫助他們解決和面對各種困難。」迦勒昐望這樣能促進共融理念的達成。

迦勒現在積極擔任手語義工。眼看聽障人士參與共融活動時,能夠透過自己的手語傳譯明白了解活動內容,與不同人士愉快地溝通,這讓迦勒感到十分有滿足感。

(迦勒參與手語義工的經歷)

為了達到自己的夢想,迦勒會繼續學習,提升自己的手語技巧。他分享出自己會觀看他人的手語表達技巧,從而提升自己手語的表達能力。他也期望能認識更多聽障人士。

疫情期間不懈練習手語

周姑娘是迦勒在學校認識的社工。與迦勒相處時,二人總是討論一些不同的議題,包括時事、世界、社會等。她認為迦勒是一個很理性的人,在不同的議題中都有很深入和廣闊的理解。

(周姑娘及迦勒的合照)

不單如此,她還認為堅持是迦勒是另一個優點。在疫情期間,除了上網課,迦勒都會在空餘的時間自發地練習手語。周姑娘十分欣賞迦勒能夠督促自己就著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不斷努力,「他的這份堅持值得他人學習」。

有一次,迦勒讓周姑娘幫忙印刷《施政報告》。當時周姑娘還詫異迦勒突然關心社會時事,建議他不如讀些更簡單易明的報章。但原來迦勒是想在疫情期間以《施政報告》練習他的手語,並打出一份手語報的《施政報告》。

「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於天份,後天的努力才是我最佩服迦勒的部分。」周姑娘說。她認為迦勒的故事反映了一個人只要有自己的目標和方向,並向着這個方向努力,他最終定能達成這個目標。

對SEN學生的寄語

在周姑娘二十多年的社工生涯中,她目睹不少SEN學生的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子女在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工作。

曾經有位學生跟她說過,「我要領取綜援或高額援助並不難,但我不想靠援助過活」。那位學生希望能靠工作養活自己,不論自己能應付多少也好,他也想靠自己維持生活。他對此視作對夢想的追求,亦認為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是作為人的尊嚴印證。

因此,周姑娘十分鼓勵及支持迦勒想要成為手語譯者的夢想。

「迦勒現在所做的,正正是SEN學生和家長他們所期望的。」她說。

周姑娘認為政府和整個社會都需要配合才能讓SEN學生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和未來方向,實踐對社會的貢獻及價值。她希望社會和政府在這方面能有更多的思考,協助SEN學生尋找更多機會。

迦勒則鼓勵SEN學生不要輕易放棄,如果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,就要尋找專業人士幫忙。

手語示範

在訪問的尾聲,迦勒也以手語為大家送上祝福:

1) 再見

(手語:再見)

2) 現在新冠肺炎嚴重

(手語:現在)

(手語:新冠肺炎)

(手語:嚴重)

2) 大家要保護自己

(手語:大家)

(手語:大家)

(手語:要)

(手語:保護)

(手語:自己)

樂旼共融教育 撰寫